集团新闻

“破圈”融合 借“一物一码”开辟新赛道

近段时间以来,福建新华联合印务集团有限公司与量子云码(福建)科技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打造福建省极具规模的数字印刷生产基地的消息在印刷圈“火”了。
2022-08-25 16:42来源: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第7776期,第6版

近段时间以来,福建新华联合印务集团有限公司与量子云码(福建)科技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打造福建省极具规模的数字印刷生产基地的消息在印刷圈“火”了。这一合作达成于日前举行的第五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双方意向是共同发挥数字印刷、智能包装等强势领域优势,打造“互联网+印刷”经济模式。

一方是传统国有印刷企业;一方是新兴的高新技术企业,自主研发量子云码技术。两方合作,传统与新兴的碰撞会擦出怎样的火花?福建新华联合印务集团董事长黄翔日前向《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讲述了集团数智化升级之路。

向数字定制转型

数字化转型,在印刷圈并不算新鲜事。从国家新闻出版署等五部门出台的《关于推进印刷业绿色化发展的意见》中提出“推动数字印刷新动能加快发展”,到印刷业“十四五”规划提出“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支持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建设”等顶层设计指引行业数字化方向,印企落地实践、以数字赋能企业升级的案例比比皆是。

缘何此次福建新华联合印务集团的数字化合作很吸睛?黄翔给出了答案:既“破圈”又融合。“量子云码主要基于‘一物一码’技术,为政企客户提供商品全生命周期的管理解决方案。”黄翔介绍,福建新华联合印务集团正是看中了其“一物一码”载体追溯技术,将助力集团由传统生产企业向数字综合服务商转型升级。

“随着社交媒体和智能影像设备的普及,市场对印刷包装精细化、小订单、快速、个性、可变技术的需求日趋明显。新技术的层出不穷使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用户对交货期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产品和服务的期望越来越高。”在黄翔看来,传统印刷已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福建新华联合印务集团从传统化、规模化的生产向数字化、定制化的方向转型势在必行。

此次的“破圈”,是福建新华联合印务集团突破传统领域,以数字智能破解传统印刷企业发展瓶颈的关键。而此后的融合,则是基于共同签约合作的“一物一码”技术,依托可变二维码技术服务平台,实现可信溯源、数码防伪、渠道管控、数据分析等综合性的管理需求。

黄翔希望,两家企业联手,在“一物一码”数智化印刷服务应用上聚合优质资源、互融互通,通过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赋能,输出智能可变的印刷包装整体解决方案。

促多元融合发展

一直以来,福建新华联合印务集团都致力于向数字综合服务商转型。在今年年初的年度工作会议中,福建新华联合印务集团就提出要以文化创意、数字印刷为两翼,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动数字化转型、融合化发展。

“我们希望发展成为集教材教辅、精品图书、期刊画册、数字印刷等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印刷增值服务商。”黄翔介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除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和专业能力,在硬件方面进行升级,引进数码印刷设备外,福建新华联合印务集团确定了以“一物一码”应用为抓手的可变标签印刷及智能包材业务的产业链延伸方向。作为目前印刷行业前景较为明朗的细分赛道,标签及包装印刷市场发展潜力巨大。与量子云码开展合作,将深挖这一细分领域的高附加值,助力印务集团获得全新的发展空间。

促进多元化融合发展,打造可变信息印刷、智能包材印刷等新业态的同时,福建新华联合印务集团也计划与量子云码在出版印刷的主业上做文章。“我们正与量子云码协同推进建设数字按需生产基地,以满足市场多品种、个性化、小印量业务订单需求,实现快速化、规模化发展。”黄翔说。

对于接下来的发展,福建新华联合印务集团将继续重点推进数字印刷创新升级。黄翔表示,福建新华联合印务集团将打造以聚合创新为驱动,绿色数字、质效俱佳的印刷产业新业态,深耕数字经济新赛道,为加快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福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和文化强省建设作出新贡献。

手机端

PC端